路西法,原名路西菲爾,曾經是天國中最美麗、最強大的天使長,晨曦之星。但因拒絕臣服於聖子基督而選擇拋棄了作為大天使長"菲爾″的封號(或冠名),並留下“寧下地獄為王,不在天堂為奴”的豪言壯語,帶領天堂三分之一的天使們義無反顧的發動了暴亂,最終以失敗告終。
路西法身為七魔王之首,傳說其擁有上帝七分之六的力量,在混沌中墜落了九個晨昏才落到地獄,並成為了地獄之王。
基本介紹
中文名:路西法外文名:Lucifer其他翻譯:路西弗,路西菲爾,明亮之星身份:六翼熾天使,七大魔王之一掌管大罪:傲慢種族:原熾天使,現為墮天使與惡魔象徵:晨星,古蛇地位:地獄之王
傳說來源,名字由來,演化過程,聖經記載,相關故事,版本一,版本二,基本設定,經典作品,現代作品,以路西法為主角,以路西法為配角,出現設定,
傳說來源名字由來路西法(Lucifer)最初起源於舊約聖經以賽亞書第十四章,“明亮之星,早晨之子。”希伯來原文字為“הילל בן שחר”(helel ben-shachar )讀作赫萊爾 本 沙哈爾,意思為照耀(發光)的星,黎明之子。其中的“הילל”(helel)即是“明亮之星”這個詞的最初形態。路西法原文是諷刺巴比倫王的,“明亮之星,早晨之子啊,你何竟從天墜落?你這攻敗列國的何竟被砍倒在地上?”這裡的“明亮之星”就是後來誤翻的“路西法”。其原文希伯來語里並不是名字,而是指“晨星”。是由中世紀的神父,如耶柔米(又譯哲羅姆),將路西法指為魔鬼墜落前的名字,亦有一些學者稱,最早將路西法確認為惡魔的是3世紀的神學家俄利根、特土良和希波的奧古斯丁。這用法是如此的普遍,以至於當約翰·彌爾頓寫《失樂園》時,很自然地用了路西法作為魔鬼的本名。武加大譯本(拉丁語:Biblia Vulgata),又譯拉丁通俗譯本,是一個5世紀的聖經拉丁文譯本,由哲羅姆自希臘文版本進行翻譯。8世紀以後,該譯本得到普遍承認。1546年,特倫特宗教會議將該譯本批准為權威譯本。現代主要的聖經版本,都源自於這個拉丁文版本。遵照教宗達馬蘇斯一世的敕令,哲羅姆等人於383年開始對當時現存的新約拉丁文本進行修訂,於390年開始參考希臘文七十士譯本對舊約希伯來文本的翻譯。這個譯本所採用的是不同於西塞羅式雄辯、優雅的古典風格的世俗拉丁文,“武加大”原意即為“通俗的”。對舊約詩篇,耶柔米提供了一個修訂版本以及一個原文翻譯版本。405年,耶柔米完成了正典及次經中多比傳、猶滴傳(原文為亞蘭文)的翻譯工作。次經其餘部分則采自希臘文七十士譯本。此譯本共含正典73卷(舊約46卷,新約27卷)、次經3卷。舊約中除詩篇均為從希伯來文重新翻譯而成。新約中四福音書經歷了細緻的修訂。以賽亞書第十四章12節:拉丁文:quomodo cecidisti de caelolucifer qui mane oriebaris corruisti in terram qui vulnerabas gentes英文:How art thou fallen from heaven, O Lucifer, who didst rise in the morning? how art thou fallen to the earth, that didst wound the nations?亦有說法指出Lucifer為墮落後的名字,墮落前為lucifinil。當代美國人是將撒旦與路西法畫等號的。多部美劇中均有大魔王路西法的出場。演化過程希臘神學修道士龐義伐草撰出8種損害個人靈性的惡行,分別是貪食、色慾、貪婪、暴怒、怠惰、傷悲、自負或傲慢。六世紀後期,教宗艾文略一世將那8種罪行減至7項,傷悲並歸入懶惰,自負併入傲慢,並加入妒忌。他的排序準則在於對愛的違背程度。其順次序為:傲慢、嫉妒、暴怒、懶惰、貪婪、色慾、暴食。較後期的神學家如聖多瑪斯·阿奎納則對這個排序方式抱有不同的意見提出了霸道、狠毒、腐墮、貪污、施暴、淫慾、吏奴。根據七宗罪演化出了對應的七魔王的說法,七個魔王即傲慢之罪為路西法(Lucifer);嫉妒之罪為利維坦(Leviathan);憤怒之罪為撒旦(Satan);懶惰之罪為貝爾芬格(Belphegor,或作貝爾菲戈爾;貪婪之罪為瑪門(Mammon);暴食之罪為別西卜(Beelzebul,或作貝魯賽巴布);淫慾之罪為阿斯蒙蒂斯(Asmodeus)。傲慢之王路西法或者路西法(Lucifer)--驕傲,利未安森(Leviathan)--嫉妒,阿斯塔羅特(Astaroth)--憤怒,貝利亞(Belial,或作彼列)--懶惰,瑪門(Mammon)--貪婪,別西卜(Beelzubub)--饕餮(代表暴食之意),阿斯莫德(Asmodeus)--淫慾後來此說法被創作者大量引用,在各種作品中廣為人知。聖經記載“明亮之星(文中指的是巴比倫王),早晨之子啊,你何竟從天墜落?你這攻敗列國的何竟被砍倒在地上?你心裡曾說:我要升到天上;我要高舉我的寶座在神眾星以上;我要坐在聚會的山上,在北方的極處。我要升到高雲之上;我要與至上者同等。然而,你必墜落陰間,到坑中極深之處。”——《以賽亞書》14:12-14:15路加福音第十章十八節:耶穌對他們說,我曾看見撒旦從天上墜落,像閃電一樣。[2]以賽亞書第十四章十二節:明亮之星,早晨之子,你何竟從天墜落。你這攻敗列國的,何竟被砍倒在地上。以賽亞書第十四章十三節:你心裡曾說,我要升到天上。我要高舉我的寶座在神眾星以上。我要坐在聚會的山上,在北方的極處,以賽亞書第十四章十四節:我要升到高雲之上。我要與至上者同等。啟示錄第十二章三節:天上又現出異象來。有一條大紅龍,七頭十角,七頭上戴著七個冠冕。啟示錄第十二章四節:它的尾巴拖拉著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,摔在地上。啟示錄第十二章七節: 在天上就有了爭戰。米迦勒同他的使者與龍爭戰。龍也同它的使者去爭戰。啟示錄第十二章八節:並沒有得勝,天上再沒有它們的地方。啟示錄第十二章九節: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,又叫撒旦,是迷惑普天下的。它被摔在地上,它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。啟示錄二十章二節:他捉住那龍,就是古蛇,又叫魔鬼,也叫撒旦,把它捆綁一千年,啟示錄二十章三節:扔在無底坑裡,將無底坑關閉,用印封上,使它不得再迷惑列國,等到那一千年完了。以後必須暫時釋放它。啟示錄二十二章十六節:我耶穌差遣我的使者為眾教會將這些事向你們證明。我是大衛的根,又是他的後裔。我是明亮的晨星。
相關故事版本一一天,上帝帶聖子巡遊天界,讓眾天使向聖子下跪參拜。由於天使是沒有實體的能量體,而聖子除了沒有獲得上帝的力量之外,其它都與上帝一樣擁有實體,上帝認為擁有實體的聖子地位僅次於自己;而路西法則認為聖子力量太低,上帝讓天使向聖子下跪是對其尊嚴的侮辱,於是率領天界三分之一的天使叛變。路西法是立在第九原動天的神之前,最初的天使。他率領著中央天使軍。加百列坐於神的左側,率領著左翼天使軍。米迦勒立於神的右側,率領著右翼天使軍。路西法自信可以在上帝面前證明自己比聖子強。不過,路西法和其軍隊因為上帝神降聖子,經過三天的天界劇戰,路西法的叛軍被基督擊潰,在渾沌中墜落了九個晨昏才落到地獄。其他所有跟隨他的天使則都蛻變成醜惡的形象。據說只有路西法仍然保有天使光輝的六翼形象,此後,神創造了新天地和人類,路西法為了復仇兼奪取新天地,乃化為蛇潛入伊甸園,引誘夏娃食用了禁斷的知識之樹的果實,再利用她引誘亞當也犯下了違抗神令的罪。於是路西法如願使神的新造物一同墮落,而且為諸魔神開啟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門,自此罪、病、死終於遍布地面。這一版本的代表作即是《失樂園》。版本二路西法開始覺得自己也可以當神,連同第二創世天使,代表及掌管活力、季節,天界的守門者,原本的撒旦--貝爾其巴普(Beelzebub,聖經譯作別西卜或盧西弗)等一群實力堅強的天使及贊同路西菲爾說法的天使群起叛變。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“墮天使”已經形成了。熾天使中的熾天使,總天使長路西菲爾登高一呼,宣布拋棄天使“菲爾”的封號(或冠名),帶領著跟隨叛變的天使,其人數將近有總天使群的三分之一左右,展開一場無天無日無月無地的對決。基本設定路西法為七魔王之一,或七魔王之首,代表驕傲之原罪,屬性光明,曾是上帝手下的六翼熾天使,熾天使長,後帶領三分之一的天使墮入地獄。經典作品《失樂園》《神曲》這兩部作品奠定了路西法在各種作品中的主要形象,《失樂園》中“寧在地獄為王,不在天堂為奴。”一句更是流傳甚廣。現代作品以路西法為主角《路西法》-電視劇-美國-2015《sin七大罪》-動漫-日本-2017以路西法為配角《天使禁獵區》-漫畫-日本-1995《暗黑破壞神》-遊戲-美國-1996《邪惡力量》-電視劇-美國-2005《地獄神探》-電影-美國-2005《惡魔阿薩謝爾在召喚你》-漫畫-日本-2007《海貓鳴泣之時》-遊戲-日本-2007《惡魔高校DXD》小說與動漫-日本-2008年《青之驅魔師》-漫畫-日本-2009《魔界王子》-漫畫-日本-2013出現設定《servamp》-漫畫-日本-2011